YouTube 廣告是否有效觸及核心受眾?日本使用者行為揭示:關鍵在「內容的相關性」
YouTube已成為全球最大影音平台,其影響廣告投放策略逐漸由『是否投放』轉向『如何提升效益』。
FreakOut於2025年針對日本全國15歲以上的消費者進行了大規模調查(樣本數達7,704份),深入分析YouTube的觀看行為與購物參考價值。這份報告提供了許多出乎意料的消費者洞察,也讓人好奇——台灣市場的使用行為是否也出現了類似趨勢?
調查指出,有超過42.8%的日本使用者表示,他們「經常」或「總是」在做其他事情時觀看YouTube,
也就是所謂的「背景觀看」。而在這些人中,66%的背景觀看行為是發生在「聽音樂」時,其次是娛樂節目與新聞。更值得注意的是
・36.5% 在聽音樂時僅用耳朵收聽,幾乎不看畫面
・21.2% 在觀看新聞時也僅作為聲音收聽
換句話說,在背景播放情境中,即使廣告如期播放,其視覺接觸率可能受到限制那麼,
在台灣,是否也有如此高比例的「背景觀看」行為?哪一類內容最容易被當作BGM播放?這些,都是品牌應關心的關鍵數據。
資料來源:株式会社GP【YouTube利用と商品購入検討に 関する外部調査結果 】
下載調查報告在日本,超過70%的使用者會在廣告出現時直接跳過。
更有將近20%的人根本懶得操作,只是放著、等影片開始。
而最讓人警醒的,是內容相關性的影響
・對於「廣告與正在觀看的內容有關聯」的情境,40.2%原本對廣告沒好感的人改變了看法,覺得印象更好
・反之,51%的原本對廣告有好感者,看到與內容無關的廣告後反而產生反感
資料來源:株式会社GP【YouTube利用と商品購入検討に 関する外部調査結果 】
調查顯示,當廣告與內容高度相關時,消費者對其接受度顯著提升。
數據顯示,內容導向的投放(Contextual Targeting)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有助於提升品牌印象。
台灣消費者對於廣告的接受度與「內容關聯性」是否也有這樣明確的反應差異?
完整調查報告將揭示答案。
消費者的購物決策中
YouTube仍是關鍵入口
每4人中就有1人表示在購物時會參考YouTube影片
尤其在「遊戲」、「雜貨/日用品」、「化妝品」等品類中,YouTube是被提及最多的媒體來源
「遊戲實況」、「開箱」、「評論」等需要視覺關注的影片,比背景觀看內容更容易影響購物決策
即便非所有廣告能被完整觀看,若與使用者觀看內容具有關聯,
仍可能提升記憶與印象形成機會。
這也指出一件事:即便非所有廣告能被完整觀看,若與使用者觀看內容具有關聯,仍可能提升記憶與印象形成機會。
而台灣消費者在購物時所參考的媒體是否也以YouTube為首?
不同產品類別是否也出現媒體偏好差異?
台灣版報告中皆有詳盡說明。
關於台灣市場報告
本報告針對台灣15歲以上YouTube用戶進行深度洞察,涵蓋超過1,700筆有效樣本,完整呈現消費者在YouTube上的使用行為、觀看情境、對廣告的反應與實際消費行為間的關聯。
報告內容分為四大核心面向,提供品牌主與媒體規劃者具體可行的策略參考:
・不同年齡與性別族群在YouTube上的使用行為分析
・各內容類型之觀看偏好與廣告觸及率
・背景播放與專注觀看的行為比例,及其對廣告成效的潛在影響
・不同情境下對廣告接受度、略過行為的差異
・消費者對不同廣告形式(內容相關/不相關、插播時點等)的接受程度與情緒反應
・廣告與內容「相關性」對品牌好感度的影響
・消費者在購買前如何使用YouTube作為產品資訊來源
・YouTube在不同品類消費決策過程中的影響力